時至今日,持續(xù)近一年的SSD漲價風波,已經(jīng)告一段落。雖然SSD的整體價格尚未回落至去年暑假的最低點,但考慮到產(chǎn)品升級、技術(shù)更迭等積極因素,現(xiàn)在買一塊SSD已經(jīng)不會再令人心痛了,尤其是容量相對較小的型號。在大老客看來,對于臺式機用戶來說,120GB或240GB的小容量SSD,再搭配TB級機械硬盤,才是黃金搭檔,喜歡動手的DIY玩家很容易就能用好這樣的組合。 臺式機有著先天優(yōu)勢——大空間機箱,這就使得用戶不必像筆記本升級那樣,不得不心痛地做出二選一的決定。1TB~2TB的HDD非常便宜,120GB左右的SSD也挺廉價,兩者加在一起,不僅總?cè)萘客耆_到了普通應(yīng)用的需求,而且價格也遠不及一塊512GB或更大的SSD。 所以,用SSD安裝系統(tǒng)及軟件、游戲,機械硬盤做資料盤,不但符合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C盤D盤兩個盤),也是從性能、價格、穩(wěn)定性、安全性等各個方面看都符合最優(yōu)化的解決方案。 因此,大老客此次就用上了這塊臺電S550,而且在研究S550的過程中,大老客還覺得今年英特爾的黑科技傲騰著實是有些尷尬,這個內(nèi)容會放在后面詳細敘述。
IMG_9690.JPG (184.76 KB, 下載次數(shù):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4 上傳
S550是臺電今年新推的主打型號,采用了英特爾MLC顆粒和慧榮主控,在TLC成為業(yè)界標準的今天,堅持用MLC顯得十分難能可貴。而且300元的售價,與同類型的TLC相比也沒有溢價。這是一款將MLC賣出了TLC價格的厚道貨,不知具體表現(xiàn)究竟如何呢?
IMG_9693.JPG (185.41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4 上傳
整個S550的包裝秉承了簡潔、質(zhì)樸的作風,除了SSD主體,還有一份簡易說明書。過去有的SSD品牌還會附贈一些2.5英寸轉(zhuǎn)3.5英寸托架,后來被證實有些多余,新機箱都不需要這個了。再說托架也增加了包裝運輸?shù)碾y度,于是在主流產(chǎn)品中漸漸不見蹤影了。
IMG_9695.JPG (159.71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4 上傳
S550采用了比較鮮艷的橙色,頗具活力,而且金屬外殼與磨砂質(zhì)感在顏值方面確實不錯。每個品牌都有屬于自己的顏色,臺電的橙色SSD已經(jīng)樹立了自己的顏值特點。
IMG_9696.JPG (144.14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4 上傳
當然,話又說回來,SSD是安裝在機器內(nèi)部的,顏值并非最重要的因素。內(nèi)里的性能表現(xiàn)才是關(guān)鍵,你說是嗎?
IMG_9699.JPG (201.07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4 上傳
IMG_9700.JPG (142.96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4 上傳
產(chǎn)品背面的貼紙很詳細地介紹了細節(jié)信息,這也是大老客用過的第二塊臺電SSD了。
IMG_9711.JPG (145.82 KB, 下載次數(shù):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5 上傳
接口部分是標準的SATA 3.0接口,雖然M.2更快,但大老客的主機暫時沒有M.2接口,所以還是用現(xiàn)階段性價比更高的SATA吧。
IMG_9703.JPG (160.69 KB, 下載次數(shù):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4 上傳
與傳統(tǒng)機械硬盤相比,SSD很薄,很輕,從側(cè)面更能看出來。
IMG_9707.JPG (147.25 KB, 下載次數(shù):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5 上傳
IMG_9709.JPG (195.6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5 上傳
換個角度拍攝。
開機時間.JPG (26.79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安裝到主機中后,試了試開機時間,22秒,打敗了全國97%的電腦,很不錯了。如果再優(yōu)化一下開機加載項,估計15秒之內(nèi)也沒問題。
磁盤管理.PNG (97.26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在磁盤管理中進行設(shè)置時,可以看出128GB和120GB在實際容量上還是有區(qū)別的,前者119.24GB,后者111.79GB,的確相差整整8GB,足夠多裝一部高清電影了。關(guān)鍵是,這8GB完全就是送的,在產(chǎn)品定價方面完全不會體現(xiàn)出差別。
SSDZ.PNG (45.84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首先打開SSD-Z來監(jiān)測了一下產(chǎn)品信息,由于是新上市的SSD,這個版本的SSD-Z沒能識別慧榮主控的具體型號,所以還是用接下來的評測來說話吧。
ASSSD.PNG (51.85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ASSSD1.PNG (47.24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AS SSD Benchmark跑分,大老客跑了兩次,這個成績只能說是中規(guī)中矩,主要是寫入的速度不是很出色。考慮到這款SSD的架構(gòu),也許是MLC芯片的寫入能力不是太高,有點像壽命換速度的一種妥協(xié)吧。而且MLC SSD中,速度是與容量成正比的,所以這款SSD或許不那么適合跑分黨,壽命是她的強項。
ATTO.PNG (29.64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再運行一次ATTO,可以看出在讀取大文件的時候,S550的讀取速度都達到了500MB/s以上,這幾乎達到了SATA 3.0的極致,因為理論上SATA 6Gps的峰值速度是750MB/s,中間還有各種必需的信號帶寬與傳輸損耗,能達到500MB/s以上基本就是相當好的成績了。同樣地,寫入速度200MB/s是個瓶頸。
ANVIL.PNG (124.22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另一款比較權(quán)威的性能測試軟件Anvil的測試成績,跟前面的評測軟件基本保持一致。
Screen15.jpg (154.08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當然,只是不停地運行軟件,瀏覽評測數(shù)據(jù),真的是相當枯燥的。在實際使用中,除了開機速度明顯加快,大容量程序的加載也快了許多,比如英雄聯(lián)盟,大老客的讀取時間是十個玩家里最快的,這讓超神的信心也增加了不少??! 數(shù)據(jù)歸數(shù)據(jù),畢竟電腦的存在可不只是為了跑分的。大老客這兩天沒有休息,一直守在電腦前感受臺電S550帶來的速度提升。開機、關(guān)機幾乎不需要等待,這告訴大老客每次趁開機時都沏一杯咖啡的習慣需要改變了。載入大文檔,如幾百MB的PDF的速度也提高了不少,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了。可以說這款產(chǎn)品在300元級里已屬非常出色。這里,其實也可以回答大老客之前的一個問題,高顏值的橙色S550絕不是金玉其外,而是內(nèi)外兼修。
OCZ SSD.JPG (92.58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其實,關(guān)于近幾個月SSD的漲價,朋友們也不用太過在意。大老客電腦上保存了一張2014年底也就是兩年半之前的截圖,120GB的要賣799元,而今天就算經(jīng)歷過一段漲價風波,臺電S550 128GB只要300元左右,幾乎是前者三分之一的價錢,還有什么電子產(chǎn)品比得上這樣的降幅呢?所以SSD在長期發(fā)展形態(tài)中看還是急劇降價的,偶爾有個小反彈不需要太過計較。 最后,回到本文開頭引發(fā)的話題,同樣有300元左右的預(yù)算,你是買一塊像S550這樣的128GB SSD,還是第一代英特爾傲騰?
傲騰3.jpg (77.96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英特爾在IDF 2015上宣布了3D XPoint非易失性存儲方案,并告知公眾基于該方案的Optane是何等的驚為天人——其速度、壽命均千倍于傳統(tǒng)NAND閃存,從那以后,Optane就一直以頭號黑科技的形象,功高蓋主地取代英特爾新處理器,成為用戶最期待的硬件界明日之星。不過,兩年的耐心等待,換來的似乎并不是一次激動人心的非凡體驗。隨著今年第一季度關(guān)于Optane的具體信息陸續(xù)浮出水面,以及中文名的兩次更迭——從閃騰到傲騰,早期宣稱的千倍提升也無奈地成為了鏡中月,不論是消費級還是企業(yè)級,第一代傲騰的評測數(shù)據(jù)只能說確實要比SSD好一些,但完全稱不上是質(zhì)的飛躍,甚至跟最高端的SSD相比未必能夠勝出。而且,更出人意料的地方在于,第一代消費級傲騰是以一塊M.2加速子卡的形態(tài)存在的,既不是硬盤也不是內(nèi)存,這跟一兩年前的設(shè)想完全不搭。 16GB的傲騰內(nèi)存售價379元,作為黑科技新產(chǎn)品,這個價位倒還比較親民??墒?,誰需要這款產(chǎn)品呢?根據(jù)測試,加了傲騰內(nèi)存以后,機械硬盤的開機速度、程序加載速度都提升了不少,但如果是SSD,有沒有傲騰差別并不太多。所以,第一代消費級傲騰的定位其實已經(jīng)比較明晰了,那就是為機械硬盤提速,效果確實毫無爭議。然而,大家都知道傲騰內(nèi)存是很“挑食”的,只有200系主板才能享用,這就意味著只有在今年購買了最新英特爾平臺的用戶才能有機會體驗傲騰內(nèi)存的威力。如此追新的群體,難道不會將SSD列為標配嗎?既然已經(jīng)買了SSD,再買傲騰內(nèi)存就成了一種重復(fù)投資。真正需要傲騰內(nèi)存的是老用戶,暫時還沒有SSD,并且因為近期的漲價進一步延緩了升級,這些用戶的主板上有M.2接口,卻沒法加裝傲騰內(nèi)存,不論是純技術(shù)原因還是英特爾的限制,總之這就是無法回避的遺憾。
傲騰1.jpg (142.25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7 上傳
如此一來,傲騰內(nèi)存的市場潛力瞬間被壓縮了,看上去只剩下一種用戶還需要它,即今年買了200系主板和第七代酷睿,卻只搭載了機械硬盤的小白。他們發(fā)現(xiàn)機械硬盤的速度真的太慢了,實在愧對于最新的CPU、主板和顯卡,于是再額外買一片傲騰內(nèi)存,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用“后悔藥”來形容曾經(jīng)的黑科技,簡直恰如其分。對了,為什么不再買一塊SSD呢?三五百元也能買到夠用的SSD了,還增加了存儲容量。對此,大老客實在找不出太合理的解釋來搪塞,也許不用重裝系統(tǒng)也能成為傲騰內(nèi)存作為“后悔藥”的一項優(yōu)勢吧。 傲騰并不是虛假的黑科技,未來必定會成為系統(tǒng)內(nèi)存或真正的硬盤,只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英特爾希望能在消費級市場先嘗試性地推出一些半成品,積累經(jīng)驗,搜集問題。所以,相信英特爾其實也并不打算讓這代傲騰內(nèi)存熱賣。那么用戶該如何看待呢?大老客覺得作為發(fā)燒友買回來玩玩也未嘗不可,只要主機環(huán)境是有傲騰的用武之地的,畢竟價格也不算太貴。但從宏觀上講,顯然還是SSD+HDD的組合更為科學。
IMG_9715.JPG (133.13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5 16:05 上傳
這樣應(yīng)該可以回答大老客在本文標題中提出的那個問題了:有了她,還要傲騰作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