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視盒子,一直以來就紛爭不斷,一方是各大互聯(lián)網視頻公司,都妄圖攻占客廳市場這塊大蛋糕,將電視終端轉化成基于互聯(lián)網的內容點播入口,一方是廣電機構,死守“高地”不放松,不給互聯(lián)網視頻公司任何突圍的機會。至于這其中有關利益紛爭的陰謀陽謀,討論的也比較多了,說多了都是口水,毫無意義。 我想說的是,無論“盤子”在誰手上端著,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都是無大礙的。無論是移動端的手機、pad屏,還是PC端的電腦屏,亦或是客廳的電視屏,無非都是人機界面,用戶喜歡坐在客廳看電視,還是喜歡用其他終端隨時隨地點播觀看互聯(lián)網視頻,都只是一種習慣性的終端選擇。對整個互聯(lián)網視頻時代的大趨勢,并無太大影響。 有一項針對全球網民看視頻的比例調查數據顯示:韓國位居第一,其中95%的人通過互聯(lián)網觀看在線視頻,是因為韓國的互聯(lián)網覆蓋面大,且網速快,資費低;中國排在第五,原因是受益于視頻網站的興起和3G、wifi網絡的普及;美國排在第十,解釋說是其有線電視網絡和精彩付費電視頻道的發(fā)達。這項數據里能反映出什么信息呢? 其一:全球范圍內,觀看互聯(lián)網視頻的用戶逐年提升,全民觀看視頻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現在接收信息的方式正逐漸趨向“視頻化”,從純文本過渡到圖文 形式,再到純視頻的觀看體驗,從用戶角度來看,是一次很自然的進化過程。因為文本閱讀的方式比較“主動”,需要聚精會神才能完成整個閱讀過程,現如今大家 生活節(jié)奏這么快,時間又都是碎片化的,導致互聯(lián)網淺薄癥成為普遍現象,用戶需要一種被動式調動立體感官的接收方式。而觀看視頻正是一種能調動用戶立體感官 的高效信息傳達方式,同樣的信息放在面前,用戶很自然會優(yōu)先選擇視頻觀看。 其二:互聯(lián)網視頻用戶的普及程度取決于網絡帶寬的大小;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限制視頻觀看普及的最大敵人是網絡帶寬、流量、資費等問題,特別是移動 端,受限制比較大。不過,近些年,各大運營商都在擴大3G、4G網絡的鋪設,解決了視頻觀看存在的基礎帶寬問題,但資費問題并沒有得到跨越式的提升。 真正推動用戶觀看視頻習慣養(yǎng)成的利器是wifi生活場景的搭建。習慣于奔波于公司、家兩點一線的白領群體,始終會處于WIFI環(huán)境下,在這兩個場景 內的停留時間也是最長的,除此之外,在地鐵、公交、、咖啡館、shaopingMall等眾多用戶經常性停留的地方都有完善的wifi鋪設,確保用戶始終 處于網絡的覆蓋環(huán)境當中。在wifi環(huán)境下,又得以實現手機、電視、PC、平板等多屏合一,從而真正實現隨時隨地觀看視頻的可能。目前我國整體網絡環(huán)境比不上韓國的高速發(fā)達,但在WIFI的鋪設上也基本能夠滿足用戶需求。 其三:決定用戶偏向互聯(lián)網視頻還是電視節(jié)目的關鍵在于輸出內容的價值。美國的網絡環(huán)境自然也是極為發(fā)達的,又有youtube這樣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網站,但并沒有影響家庭電視的市場。面對豐富多樣的互聯(lián)網視頻平臺,美國人對精品付費電視的熱情卻絲毫不減。可見,靠壟斷渠道,擴大視頻市場占有率的做法并不是最明智的,而是應該建立“一條龍”的UGC內容生產鏈條,帶動原創(chuàng)優(yōu)質內容的產出,塑造內容上的競爭優(yōu)勢。 近兩年,國內雨后春筍般冒出了一大批圍繞視頻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從手機短視頻拍攝到視頻加工剪輯處理,再到視頻傳播分享,整個過程可以在手機端 就能實現,把拍攝視頻的門檻降到了最低,刺激了大量優(yōu)質視頻內容的產出,此外《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飛碟說》《羅輯思維》《曉松奇談》等精品化 網絡原創(chuàng)內容,改變了過去視頻制作和觀看的分離結構,可以在分集、分季制作視頻的同時,積累粉絲,形成品牌化的視頻內容區(qū)隔,這些都是發(fā)生在網絡渠道上的 內容升級。如果廣電集團守不住自己的內容優(yōu)勢,縱使沒有電視盒子這么個產品,遲早有一天電視渠道會遭受互聯(lián)網猛烈的攻侵。 說到此,大家都應該看明白了,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國家之所以掀起“客廳市場”的紛爭,全在于整個視頻市場尚不成熟,用戶在人機界面的選擇上“被動 的”,短暫的渠道壟斷會穩(wěn)住一定的用戶市場,但視頻時代的大趨勢是不可逆的,決定用戶市場規(guī)模的最關鍵因素還是視頻內容和用戶體驗。你造嗎? |
Archiver|新帖|標簽|軟件|Sitemap|ZNDS智能電視網 ( 蘇ICP備2023012627號 )
網絡信息服務信用承諾書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221768 丨 蘇公網安備 32011402011373號
GMT+8, 2025-1-7 15:20 , Processed in 0.037019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