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鬼胎的參與者 對于智能電視最為熱誠的要屬國內家電廠商,因此其在面板、圖像處理技術方面相比國際一線品牌存在在短期內難以逾越的差距,因此必須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賣點,使得自己產品能夠與其他的產品區(qū)隔開來. 在國內廠商冥思苦想不得其所的情況下,Google推出了Google TV,雖然最早支持智能電視的是索尼,但其對智能電視并不太熱衷,其產品線絕大部分,甚至旗艦都不支持智能功能。但Google TV卻使得國內的家電廠商看到了希望,國內廠商將Google TV去Google化,再重新包裝, 就誕生無數(shù)個“自主創(chuàng)新”和“世界第一”,如世界上第一臺“云電視”,第一臺“云播電視”,第一臺4K智能電視,第一臺4K UI的智能電視(這有什么區(qū)別,估計業(yè)內人也很難解釋清楚)。因此對于國產傳統(tǒng)家電廠商而言,智能電視就是一個救命稻草,使得自己產品在某些方面能夠趕日超韓,即使在這個方面趕上并沒有多大意義,也總是是在一個方面趕上了。反觀日系廠商,而越是老老實實、誠誠懇懇做產品的越慘,松下、索尼的平板部門哪家不是巨額虧損,特別是畫質王者的松下等離子都要關門大吉,這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Android的商業(yè)模式是Google推出免費授權的操作系統(tǒng),給下游廠商使用,而Google通過預裝Android的終端作為入口獲取更多的Google用戶,從而在廣告和其他增值服務上獲益。但也是由于這樣的商業(yè)模式使得其在智能電視的狀況難免有些尷尬,Google TV在世界范圍并不成功,大多數(shù)消費者和廠商都不熱衷,但在中國卻一花獨放。不過遺憾的是在中國的智能電視都已去Google化,不能稱為Google TV,頂多只能叫Android TV,Google并不能從其上獲利。 雖然這些家電廠商之間存在競爭,但在這些傳統(tǒng)廠商之間存在一種十分微妙的默契,將整個產業(yè)的產品價格水平保持在一個相對滋潤的水平,使得有利可圖。當然,現(xiàn)在攪局者來了,電視行業(yè)滋潤的日子也快到頭了。
|